钟掌柜送来的这批救济粮差不多够大家吃三天。
“起码能多给咱们三天的缓冲时间。”晏臻说道,脸上的担忧之色也消解了几分。
“嗯。”贺听澜点点头,“不过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,这三天一过去,还是得犯愁。”
两人不约而同地沉默了一会,突然,贺听澜想起来什么。
“对了,晏主簿先前说令尊有一位在南方的挚交好友,可以从他那里买粮食。现在可有消息了?”
“有是有。”晏臻说,“对方说愿意先卖给我们一万升粟,后面不够的话再买。”
“只不过路途太过遥远,这些粮食运到这边要足足二十天。”晏臻叹了口气。“咱们现在有的粮食也就够吃五天了,中间的十五天还不知道怎么办。”
贺听澜凝眸沉思了一会,好奇地问:“不知道对方运送粮食具体采用的是什么方式?是只有白天赶路还是夜晚也继续赶?用了多少匹马?”
“这……”晏臻似乎是被问住了,“用了多少马我也不确定,但是肯定是只有白天赶路。昼夜不停的话人和马都受不住啊,谁能不吃饭不睡觉地干活呢?”
贺听澜若有所思道:“要是能轮班就好了,如果白天晚上都赶路,那么至少可以缩短一半的时间,十天以内就能送达。”
“可是这根本就不现实嘛。”晏臻愁眉苦脸地说,“真要是这么干,马早就给累死了。”
就在两人一筹莫展的时候,钟掌柜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出现在二人背后。
“二位是在为运送粮食一事发愁吗?”钟掌柜试探地问道。
“是啊。”贺听澜道,“得想想办法缩短用在路上的时间才行。”
“我倒是有个法子。”钟掌柜说,“不知二位可愿意听听?”
贺听澜和晏臻瞬间来了精神,异口同声道:“愿闻其详!”
钟掌柜捋着胡子,笑呵呵地说:“是这样的,在下有一个朋友,在朝中有点关系。几年前我帮过他一个大忙,所以他就给了我一个东西,说是关键时刻可以使用官府的驿站。”
说着,钟掌柜从袖口里取出一枚铁质的牌子。
“把这个出示给沿着官道的驿站,就可以调用那里的马匹,以及各种补给。二位如果想缩短运送粮食的耗时,或许可以利用沿途的驿站。这些驿站分布较为密集,一批马累了就可以换下一批,如果时间安排得妥当,是可以做到十二时辰不间断地赶路。”
晏臻的眼睛“唰”地亮了,连忙接过那块铁牌,“钟掌柜当真要将这么重要的东西交给我们?”
“晏主簿也是为了救百姓于水火,钟某吃穿不愁,做些贡献也是应该的。”钟掌柜笑着说道。
“哎哟,那太感谢了!”晏臻连连道谢,“钟掌柜您简直就是天将救星啊!我们正在这发愁粮食供给续不上该怎么办呢。这下好了,只要加快路途,大家就不会饿死了。”
如今有了解决办法,可是实际操作起来还是会面临诸多问题。
比如说要派谁前去押送这批粮食?
一群人坐下来讨论了一下,贺听澜说自己有长途赶路的经验,一路上如果遇到什么突发状况,他也知道如何应对。
“晏主簿也说了,如今一整个西北粮食都比较紧缺,如果咱们押送这么大一批粮食,难免会被人盯上。如何摆脱他们我比较有经验,所以还是我去吧。”贺听澜自荐道。
“有道理。”晏臻点点头,表示认可,“我也一并去吧,我家里人脉广,万一遇到什么事,我也可以动用家里的人脉帮大家解决。”
这话也有道理,大家纷纷点头表示同意。
至于燕十三……
大家纷纷看向他,“燕兄弟不如就待在这里……”
“不可能的。”燕十三淡淡说道,看向贺听澜,“我跟你走。”
贺听澜尴尬地笑了一声,道:“是这样,去押送粮草这件事不需要太多人,反倒是这边需要足够的人手安顿百姓们。不如你就待在这里帮大家吧。”
“我可以待在这里。”燕十三道。
大家纷纷舒了一口气,脸上浮现出轻松的笑容。
结果……
“但你也要跟我一块待在这里。”燕十三轻描淡写地补充道。
贺听澜:“哈?”
“你去哪我去哪。”燕十三道,“要么都去,要么都别去。”
啊这……
行吧。
贺听澜深知以燕十三这个脾气,说出来的话就算显得再轻描淡写,也是不容置疑的。
这家伙一旦确定了什么事,九头牛都拉不回。
即便是贺听澜逼着他待在营地,他也会想办法偷偷跟上贺听澜。
“那十三兄就跟咱们一块走吧。”贺听澜笑着打圆场道,“他会点拳脚功夫,关键时候也能帮得上忙。”
“也行。”晏臻点点头,“那就咱们三人启程往东南走,一路快马加鞭的话,应该差不多三四天就能与对方的大部队汇合。”
商定好路线之后,大家是一刻都不想拖延。
早点出发,这些粮食就能早点运到这里。
于是晏臻给其他几位官吏交代了一下每日的任务之后,便匆匆收拾了一下行囊,准备出发了。
贺听澜和燕十三倒是没那么多好收拾的。
毕竟他们俩本来就是带着行囊从无名寨出来的,直接原装打包走人就行。
三人将行囊绑在马儿的身上,准备前往沿途的第一个驿站。
官道沿途有不少驿站,而且分为普通驿站和急驿。
普通驿站就是在一些不紧急的情况下使用的,或者是需要运送大量物资的时候。
这种驿站规模较大,可以调动的马匹和车辆也更多。
而急驿则是为了赶时间设置的。
传说中的“八百里加急”用的就是急驿。
急驿一般规模较小,仅供一个人或者几个人换马,一切都以速度为先,追求越快越好。
所以急驿不会用来运送物资,而是供斥候送信。
这次贺听澜他们三人去程的时候轻装上阵,一人只有一个行囊,所以会使用急驿。
而到了返程的时候,因为带上了一万升的粮食,规模庞大,则会选择普通驿站。
三人一路上根本不敢多停留,简单在驿站休息一会,补充一下体力就继续赶路。
所以当他们成功与对方押送粮食的队伍碰头的时候,才过去了不到三天。
晏臻一见到对方带头的那为中年男人,顿时开心地喊道:“罗叔!”
“哎哟!晏小少爷多年未见,都长这么大了!”罗怀德笑道。
“哦,不对,现在不是小少爷,该叫晏主簿了!”
晏臻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,“罗叔您这话可就是折煞我了。您是我的长辈,叫主簿太生分了些。”
二人又寒暄了几句,贺听澜终于弄明白了这是个怎么回事。
晏臻他爹的那位故交好友姓程,是程家家主。而这位罗怀德则是跟随程老爷几十年的得力下属。
“程叔这几年可好?”晏臻问道。
“好着呢。”罗怀德笑吟吟地说道,“老爷这几年渐渐将家里的生意交给二少爷打理,自己身上的担子也轻了不少。”
“老爷最近不知怎么,喜欢上了练太极,一有空就在院子里练。我瞧着精气神也比之前好了不少,还以为他返老还童了呢!”
“那我就放心了。”晏臻笑着说,“待我得了空,一定前去拜访。”
程家这批粮食着实是不少,双马拉的马车整整拉了十车。
怪不得路上比较慢呢,贺听澜心想,这相当于每辆马车拉着一千升的粮食,每匹马就要负重五百升。
这样的话,连续走一个白天都很困难。
于是众人来到了沿途的第一个驿站,开始将粮食分装。
首先,要把马车从双马改成四马,这样一来速度可以大大提升。
沿途的普通驿站可供他们调动的马匹有五十匹,加上程家原先就有的二十匹,一共七十匹。
贺听澜简单算了一下,将车队扩大到十六辆车,一共就需要六十四匹马。
如此,每辆马车的负重则是六百二十五升,这对于四匹青壮年的马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。
马匹的耐力极佳,按照四匹马拉六百二十升粮食的负重,在平原上跑五十到六十里路才会感到疲惫,所以只需要每隔一个驿站换一次马就行。
中间还能省下换马的时间。
大家对赶路所需的时间初步有了一个判定,一下子有了信心,前几日的奔波劳累瞬间烟消云散。
大家干劲十足地换上驿站的马,开始赶路。
然而现实总是比想象的多一些突发状况。
就在大家路程刚刚过半,途径白云岭的时候,贺听澜感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杀气。
“大家小心。”贺听澜警觉道,右手下意识地摸向腰间的佩剑。
晏臻没反应过来,颇为不解地问贺听澜道:“怎么了吗?”
贺听澜环顾四周,“你有没有发现,这里没有鸟叫。”
“啊?”晏臻不明所以,“大冬天的,没有鸟叫不是很正常吗?”
“不。”贺听澜摇摇头,“树上有很多鸟窝,地上也有不少鸟屎,说明这里是鸟类经常活动的区域。”
贺听澜闭上眼睛,感受了一下风向。
“应该有别人在附近。”贺听澜沉声道,“大家一定要小心。”
话音刚落,突然,树林中射出来一支箭。
“有埋伏!”贺听澜大喝一声,挥剑将那支羽箭打落。